1、消息来源 最近物流圈公众号媒体都在刷屏一则消息:9月21日起,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即开展为期一年的整治货车非法改装专项行动和整治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为期两年的车辆运输车联合执法行动。
2、理论成本测算
通俗的讲,就是今后6.8米车最多装10吨,9.6米车(前四后四装14吨,前四后八装18吨 ),13米半挂车最多装32.5吨!(那种40吨,4.5米高整车的年代将一去不复返)。
重要通知9月21号起,13米半挂车减吨,总重不得超49吨,总高不得超4米!运费必定大幅上调,原来总重(55T)-车皮(16.5T)=实际载重(38.5T), 以100元/吨为例,运费为3850元/车,现在运费总金额不变,实际载重为: 【总重(49T)-车皮(16.5)】*4/4.5=实际载重(28.8T),运费单价为3850元÷28.8T=133.6元。运费单价上调33.6%左右。再加相应增加的税金,运价起码涨35%。
需要提醒下,上述计算并不严谨和客观。实际情况是,长途干线主要是13.5和17.5为主,甚至还有18米及以上。
举个实际的例子:
按照京沪线来举例,17.5箱车 9000元一车原来装载33吨。平均每吨272元,现在装载27吨,平均每吨333元,(333-272)/272=22%,加上税费,比原来提高大概在25%-30%之间。
3干线物流商电话会议纪要分享
为了掌握目前我司干线物流商动态,上午我们组织了全国5个工厂的几家干线物流商参与电话讨论,结果分享如下:
杭州博X物流
公司名:杭州博X物流
公司性质:信息部(黄牛党)
公司地址:杭州萧山传化物流园
承接线路:绍兴工厂-温州线,绍兴工厂-青岛线等
运输产品:纸膜(超重货,纸膜产品)
发表观点:新政对我们影响较大啊,尤其是家居工厂客户,超长超高,17.5之前能装4.8米高,新政后不能超过4米,预计成本上升40%。家居类客户工厂自己也在核算中,后续肯定会涨价,上调幅度得看沟通结果。我们认为,新政带来成本上升,最终是终端消费者买单,也就是老百姓买单。
我司影响分析:暂未提涨价,我们推断,后续提涨价的可能性不大。目前绍兴工厂有2家物流商,另外一家如果不提涨价,博X也不会提的,不然份额会被抢。
贾s/富S鑫/北来星物流
公司性质:私人专线公司
公司地址:广州物流园
承接线路:广东东莞工厂到全国长途干线、以及部分零担。
运输产品:手机盒、彩盒等印刷品
发表观点:目前我们在观望,未对客户提出涨价。之所以观望,因为要看新政是否会严格执行。04年的道理安全法和前几年的治超,各地政策有差异,执行并不严格,沦为某些公权力寻租的工具而已。无非是交警罚款(超重超高),路政割车(违规加长)。有一点很担心,那就是今后17.5的车逐渐退出,16米,13米之类车稍显紧张,旺季调车困难。
永和/创伟达
公司性质:个体车队
承接业务:东莞到珠三角手机盒,牙膏盒
发表观点:因为是短途,主力是9.6厢式车,不存在超载问题,对成本没有影响。
安能物流
公司性质:全国性加盟零担公司
承接业务:全国彩盒和图书零担长途
发表观点:零担肯定会涨价!涨价时间和幅度,等总公司消息。
4小结
一、新政对短途影响不大,因为都是厢式车,超高不可能,改装车很少,超重也没必要,因为去年7月新的路桥收费标准改革,货物超重,不一定多赚钱,还可能赔钱。
二、新政对长途干线影响确实比较大,尤其是13.5和17.5的车型。17.5车型属于国家认定的非法改装车型,今后17.5用车会减少,长途主力集中在16米、13.5米上。以后,市场上这类车型供需短期内比较紧张,旺季涨价很有可能。
三、新政后,并非改走省道的多了,走高速的少了。交警路政和司机博弈了这么多年,我们推断,省道的专项行动和稽核力度,不亚于高速上。
四、历史上的治理超限超载效果不彻底。而这次新政,笔者分析力度会很大。别忘了,新的交通部部长是李小鹏。李部长之前任山西省长,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超限严重,李部长在治理山西货车超限超载方面政绩有目共睹,这次主政交通部,新官上任,这把火估计烧得很旺。
五、产品特点+长途是决定本次成本增加的关键。一些超重货,或者大抛货产品,比如家居产品、大家电、纸张等,往往都超重;长途决定了车型必须要超载超限,否则亏钱。
六、从甲方视角看,乙方不要期望成本能轻易的转嫁到甲方。理由是:
(1)甲方处于强势地位。运输价格市场透明,你不做,大把的物流公司能做,对于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2)二是很多合同未约定由甲方承担,除非合同中明确规定油价联动、国家运输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可对价格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
(3)三是油价下跌时甲方未提降价,现在油价上涨,新政出台,你好意思提涨价?
(4)本属物流公司自身的违规行为,为什么要甲方承担?甲方又没有要求你超重超载。
(5)五是年度合同已经签订,再来谈涨价,甲方内部沟通难度大。也有可能甲方借此机会,或者某些人出于私利,重新引入新物流商,所以,谁来打头,还是个问题,除非联合涨价。短期内,物流公司只能彼此观望。
结语
甲方的视角分析,在乙方看来,似乎有点不道义,但现实就是如此。从长远来看,国家治理超限超载,是一件好事,以群体性违规行为,以低价博取市场规模和行业利润,这不正常,是病态,迟早得治。合法、合规,是物流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
